北京门头沟区最近搞了一场热闹的教育活动,名字叫“聚势赋能 生态共荣”。这场活动直接把区域内学校的教育成果摆上台面,吸引了不少眼球。城子小学和新桥路中学的师生们用戏剧、表演和课堂展示,秀出了孩子们怎么在学校里学到真本事。
这场活动在门头沟区的新桥路中学和城子小学举办,形式特别丰富,有座谈会、戏剧表演,还有节目展演。城子小学的师生们演了一出校史剧,名字叫“百年足迹‘橙’心模样”。他们用“大橙子”这个形象,讲学校怎么用爱来教育孩子,把思政课从书本搬到舞台,孩子们看得开心,学得也扎实。
三家店小学和新桥路中学的太平鼓队也来了一段精彩表演。鼓声铿锵有力,学生们用京西太平鼓这种非遗文化,展现了“少年强则国强”的精神。鼓点一响,现场气氛热烈,大家都感受到孩子们身上那股朝气蓬勃的劲儿。
除了表演,活动还有红色主题班会和人工智能课堂展示。这些环节让大家看到,学校不光教书本知识,还教孩子们怎么做人、怎么创新。比如人工智能课堂,孩子们动手操作,学着用科技解决问题,课堂氛围轻松又有趣。
新桥路中学校长宋淑英在活动上分享了联盟的“秘诀”。她提到,学校之间打破壁垒,共享老师、课程和资源,大家一起进步。比如一所学校擅长科学课,另一所学校擅长艺术课,资源一共享,孩子们学得更全面。这种模式让每所学校都能扬长避短,发展得更快。
联盟的另一个亮点是“五+”活动,包括思政、科学、艺术、体育和劳动教育。学校把门头沟的生态文化融入课程,比如带孩子们去山里观察植物,学环保知识。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不光会考试,还能动手实践,懂得爱护家乡。
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曹彦彦也来给活动站台。他说,这个联盟就像握紧的拳头,把各学校的资源和力量聚在一起。两年来,联盟让北城区域的教育质量蹭蹭上涨,成了其他地方学习的榜样。数据也挺亮眼:2023年联盟成立后,10所学校共享了上百门课程,参与的学生超过5000人。
城子小学校长张秀明展望了未来。他说,联盟会继续以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为抓手,让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。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出彩,每所学校都闪闪发光。听这话,感觉特别有干劲,像在给孩子们画一幅美好的未来图景。
联盟成立的背景也很值得说。2023年,门头沟区教育两委牵头,10所学校抱团成立了“小学校·好教育”联盟。目的很简单:让资源流动起来,学校之间互相帮忙。过去,每所学校单打独斗,现在大家像一个大家庭,共同成长。
这种模式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。比如,联盟学校一起开发了上百门课程,覆盖科学、艺术、体育等多个领域。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,还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。比如劳动课上,孩子们学种菜、做手工,个个干得起劲,回家还跟爸妈显摆。
活动现场还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。孩子们在表演中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,比如太平鼓表演融入了门头沟的山水元素。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,长大后也会更爱这片土地。
联盟的成功离不开老师的努力。老师们不仅教自己学校的学生,还会去其他学校分享经验。比如,一位科学老师开发了一套机器人课程,别的学校也能用上。这种“共享老师”的做法,让好老师的影响力放大,孩子们受益更多。
这场活动不仅展现了门头沟教育的成果,也让大家对未来充满期待。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,未来一定能为家乡、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。你觉得这样的教育模式怎么样?能不能在更多地方推广开?
辉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